大白菜白斑病
姜明仙 研究员 宁夏农科院
2010-9-15
症状:多发生在大白菜生长的中后期,病叶叶片初生灰褐色近圆形小斑,后扩大为直径8~18毫米不等的浅灰色至白色不定形病斑,偶尔病斑中央产生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污绿色晕圈,潮湿时斑面现暗灰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组织变薄稍近透明,有的破裂或成穿孔,严重时病斑连合成斑块,使整叶干枯。大白菜病株叶片从外向内一层层干枯,似火烤状,致全田呈现一片枯黄。
病原:真菌 Cercosporella albo-maculans(Ell et Ev )Sacc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称白斑小尾孢。
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病菌以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地表的病叶上生存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借雨水飞溅传播到白菜叶片上,孢子发芽后从气孔侵入,引致初侵染。病斑形成后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此病对温度要求不大严格,5~28℃均可发病,适温11~23℃,旬均温23℃,相对湿度高于62%,降雨16毫米以上,雨后12~16天开始发病,此为越冬病菌的初侵染,病情不重,当白菜生育后期,气温降低,旬均温11~20℃,最低5℃,温差大于12℃,遇雨或暴雨,旬均相对湿度60%以上,经过再侵染,病害扩展开来,连续降雨可促进病害流行。白斑病流行的气温偏低,属低温型病害。在北方菜区,本病盛发于9~10月,发病还与品种、播期、连作年限、地势等因子有关,一般播种早、连作年限长、低洼地、土壤缺氮肥或基肥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2)实行轮作,加强管理。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2~3年的轮作。在管理上,要平整土地,施足有机底肥,适期播种,雨后田间及时排除积水、及时清洁田园等,均可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为兼治霜霉病,可选用霉多克66.8%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25%甲霜灵5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48%瑞毒锰锌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方可控制。